12/18/2009

加納納族人進城喝咖啡


  加納納部落早在四、五年前就種下了咖啡樹,但喝咖啡的習慣是今年夏天才起步,表面的原因是咖啡樹今年才開始結果收成,但真正的原因是族人平時就沒有在喝咖啡,比較習慣喝米酒啦!不過,為了賣出加納納咖啡,今年九月份開始,族人們開始學習喝咖啡、煮咖啡,甚至品咖啡...,短短四個月時間,有人買下了生平第一套煮咖啡器具,有人早上非要喝上一杯咖啡才上工,更有人從不會煮咖啡到可以被稱作吧台的「咖啡王子」,可謂進步神速啊!

 十四日一早,兩台載滿族人的小汽車,一路浩浩蕩蕩從瑞穗駛進了花蓮市,為了去城中兩家著名的咖啡店見識見識,一來想要明白自己所種的咖啡到底和其他國家的咖啡有何差異,才不致落入「只有自己的最好喝」夜郎自大的迷思;二來想要學習各家的咖啡沖煮方法及店內的裝潢布置。

 第一家拜訪的是「金湯達人咖啡」,一進門,大家都被店內安靜高雅的氣氛感染,幾乎不敢大聲說話,近十個人把吧台的最佳位置全給霸佔了,為了要一窺究竟,每個人的眼睛直盯著湯老闆的手,仔細觀察他富有韻律的濾泡手法。第一杯端上來的玻利維亞圓豆,讓大夥都驚豔不已,濃郁的果核香及甜味布滿味蕾,真是一杯好咖啡;接下來品嚐了肯亞AA,特色是強烈的果酸,有些人喜歡,有些人則不能接受。由於部落正在改用蜜處理發酵,第三杯點了哥斯大黎加的蜜處理豆,想要了解其中的差異,結果發現與加納納的風味完全不一樣,哥國的甜味很足,卻沒有加納納的榛果香氣,算是各有擅長。

 下午一夥人轉進以販賣咖啡豆為主的「柏揚咖啡」,店內堆滿了各國的生豆,大家興致勃勃的比較者,阿秒老闆常邊煮咖啡邊和客人聊天,有好的東西也不吝於分享。阿秒推薦的第一杯是哥倫比亞奧古斯汀莊園的咖啡,初嚐一口,那豐富的層次感,讓人難以忘懷。第二杯黃金曼特寧,醇厚中帶有濃厚的核果香氣,讓人在午睡時刻瞬間清醒。阿秒知道族人是來店內參訪的,他特別示範了個人獨到的虹吸式煮法,一步一步仔細說明,一點兒也不藏私。首先是過篩,把磨得過小的咖啡粉濾掉,因為會淬取得過頭,約需濾掉1/4的咖啡粉;接下來,以W形來攪水,配合停水動作,他特別提醒若是圓形攪水,會使咖啡酸味跑出來;煮約一分半鐘後,等到有一股類似霉味跑出來時,就要立刻下水。

 接下來,他又示範了濾沖煮法,族人心想今天真是來對了,個個圍在吧台專心聆聽,首先,要注意水溫,愈高海拔或時間較久的豆子,水溫要愈高;台灣豆子一般說都是低海拔,水溫不需過高。注水前先將咖啡粉中間挖一個洞,才不會之後沖成一道深溝,注水入咖啡粉呈現圓鼓狀,但勿滴下水來,先悶蒸二十秒,之後由內向外慢慢注水,由外向內收水,水與壺嘴呈九十度最好,切勿大水沖。全程在三分鐘內沖完,若時間不足,會淬取不夠;反之,亦然。

經過一整天的咖啡取經之行,族人們個個心滿意足,見識到金湯達人咖啡店內精緻舒適的布置及戶外美麗的花園咖啡座;見識到柏揚咖啡對於沖煮咖啡的講究,族人帶著滿滿的學習與感動回到部落,相信堅持品質一定會有好咖啡的誕生。

12/15/2009

為什麼要蜜處理




很多人對部落使用蜜處理來製作部落的咖啡很好奇,直問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水洗方式。這裡大概很簡單的回答幾個剛開始的想法,第一,使用蜜處理可以減少水洗過程中水的使用,在台灣地區水尤其珍貴的地方,使用過多的水資源來製作咖啡,當然會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雖然部落有些地方的水源是直接流走的,不使用好像也會覺得太過浪費)


第二,使用蜜處理的方式,可以減少不同的農戶在加工過程中不同的發酵變數,基本上部落生產的咖啡會控制在同一種品味上,而不會不同的農戶而有太大的差異(雖然可能發生)。當然很些朋友就好奇,如果不顯現各別農戶的口味,是不是對農戶很不公平?不會的,我們在每一批的豆子還是會區分出各別生產農戶的資料,以確保各個的品質與追綜各別農戶的產品。


12/08/2009

雖然訂戶不足,但卻充滿感謝

這一陣子的咖啡實驗計畫雖然沒有找足100個人,但是卻很滿足。

滿足的是這些訂戶很支持部落的咖啡,多半願意在沒試喝的基礎下來訂購部落的咖啡。
滿足的是族人願意在還沒有任何訂單的同時,堅持用較為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咖啡。
滿足的是這些過程來,大家願意讓這樣的咖啡認購方式進行,而無怨言。

咖啡部落實驗計畫的認購人召募必須先停止召募新的人,因為我們必須確保今年開始收的豆子一直到明年二月收的豆子可以足夠供應現在所有的訂戶,所以我們雖然目前很缺經費,但我們必須要先停止召募新的人。所以如果您的朋友還有想要加入訂購的人,很抱歉!暫時無法接受。唯一有的機會是每個月我們在寄送當月豆子的同時,會有多一些豆子的可能,可以來信詢問是否有剩餘的豆子(請原諒我用如此的字眼)。

召募訂戶的過程,或許因為經驗的不足,所以造成一些朋友的困擾,但也由於您們的支持,讓我們更有力量走下去,再此感謝大家。

11/30/2009

部落中的學習


剛剛推出的咖啡部落實驗室方案,執行了一個月的成果,就是召募了近30位願意給部落一個機會的人加入這個實驗計畫。由於這個實驗計畫的本身是一個操作性的過程,另一方面一次要購買一年份的咖啡豆似乎有些強人所難,所以推出一個多月的成果只有近30位加入其實我並不訝異。
部落正在學習適應一個新生的產業,這是肯定的,而且這是一個進行式。包括每週我們都會在部落裡進行所謂的咖啡工作坊,讓部落每週可以藉由喝咖啡的過程,來聊聊一些部落中的事,或許是一些咖啡種植的、後製的、烘焙的甚至是一些訂戶給我們的意見,我們都會在這過程中來交流。
當然今年的實驗計畫有一個部分是一開始我們就很確信的,因為我們一直希望能夠發展一個較為公平的部落產業,這個產業會是部落的大多數人可以參與的,現在或許大家所看到的是咖啡,但未來不只是咖啡。然而在咖啡的部分,因為面臨近12個農戶,所以在未來我們可以預估會收到12種口味不同的豆子,但如果12種豆子的口味都是一致的,或是都可以獨當一面來面對市場,或許我們就不需要擔心。但事實總是不同的,因為12個農戶,雖然一開始是接受同一套知識教授的,但農戶們會因為自己習慣(或稱為經驗)來改變一些作法,更因如此12種口味的豆子在初次接觸部落的豆子時,是不訝異的,但我們未來必須面對一個需要很確定加納納部落咖啡豆的味道感覺,而不是一個每次都不同口味的加納納咖啡。
我們正在調整每個農戶的製作過程,現階段也因為更瞭解每個農戶的一些習慣,所以改善的進度或許有些許漫長,但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為加納納的豆子口味作一個更為定調的詮釋。

11/11/2009

加納納的咖啡上架囉...



這幾天一直太忙,忙的沒有時間寫網誌,但咖啡的事情不因這樣的忙碌而無法進行,反而像鴨子划水般的慢慢的進行,就如同一般人都會奇問說:你們的咖啡有沒有零賣?不然一直要訂一年的份量實在太多。
有的,我們有零賣的機制,而且在花蓮地區就有,不過因為每個月需要提供固定的認購戶來購買,所以零售的部分也不會太多,如果要買的人,手腳要快...
那個地方是花蓮吉安的伯楊咖啡,常喝咖啡的花蓮人一定知道,不常喝的也可能聽過,位於小巷中的咖啡店,不因其地理位置而有所失色,反倒是因為它的悠靜而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店內的空間雖然不大,只要幾桌的客人就會塞滿人,而店老闆對咖啡也有獨特的見解,建議想要喝咖啡的人,一定來這裡走走,當然也可以點一杯花蓮加納納部落的咖啡...
除了現場喝加納納的咖啡外,這裡也可以買到一包一包的咖啡豆,架上許多琳瑯滿目的咖啡,而老闆非常大力支持的將加納納豆子放在中間的位置,也增加了顧客的購買意願。若是想要買咖啡的人,想喝一喝它的味道的人,也可到伯楊一試...

(伯楊咖啡,花蓮縣吉安鄉永興七街72號,tel;03-8539245)

幾個堅持


在一開始決定要協助賣部落的咖啡時候,我們就與部落確認了一些準則,要賣咖啡可以,但是不能用化學肥料與農藥及除草劑,而且在賣出去之前我們還要將咖啡豆送去檢驗,看看是否有其它毒物(農藥殘留),這些我們與部落都做到了,所以現在我們開始在賣咖啡豆...
種植咖啡的大部分的問題是除草劑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因為咖啡樹下的空間不太使用的,所以長了些雜草,而雜草呢?如果是大花鬼針草那可真讓農夫傷腦筋了,所以對於咖啡樹下的雜草管理,一開始也與部落溝通了些日子,部落對於用較自然的方式來處理雜草,還真的是很有興趣且開始堅持用人工砍草來取代除草劑,於是部落的咖啡園中,不是雜草叢生,要不是很豐富的植被。
除草的問題解決了,肥料的問題更不是太大的問題,部落所用的肥料皆是使用有機肥,而不使用化學肥料,有時甚至開玩笑的說自己用了多少包的肥料等等...當然在部落常常可以看見一些果皮、樹豆的果筴及咖啡果實的殘渣做為自然的肥料,直接置於園內來使用。
至於檢驗這檔事就更為玄了,因為部落的族人皆不用藥,也不用化肥,對於堅持檢驗這事剛開始時並不能理解(當然對我們來說也有某種程度的不理解),但是對於可能有些人可能需要知道自己所食用的東西是否安全,也想要瞭解時,一份檢驗報告或許就可提供解答,於是我們與部落協商,在每一年至少作一次檢驗的程序(針對每一個農戶)。

幾個堅持,都只想確保每個人都可食用到安心的作物,包括您手上的那杯咖啡...

挑豆


非常感謝在這次的尋人啟事中找到了20多位的認購咖啡的人,讓持續部落的工作更有信心,有的人對這個計畫開始的時間很有興趣,當然也可能有一些人覺得我很傻...
訂單來了,裡頭有一部分是認識的人,也有一部分是透過認識的人介紹的,當然還有一部分透過一封轉寄的信而知道的人,對於往前衝傻傻的自己,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
這一次所寄出的豆子,或許在你所喝的豆子當中不是最好的,但是卻見證了部落在發展咖啡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我們透過這樣的實驗計畫讓消費者與我們共同成長,這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亦即透過你們的感受,來告訴部落在這咖啡上可以改進的地方,當然這杯咖啡也因有你的存在而越變越好。
在寄出咖啡之前的動作,首先面臨到要寄出哪些豆子,對我們而言是有些困難與痛苦的決定的,在這過程中我們幾乎犠牲大半的咖啡生豆(縱使這些生豆還是需要成本的),但我們仍堅持有好的品質才是對您的支持最好的負責。
烘焙過後進入打包前,我們仍需要再次檢視咖啡豆是否破碎或是有暇疵,而這些都可能影響未來煮咖啡時的口味...
挑豆的過程是漫長而耗損眼力的,我不得不配服長期經營這樣工作的人們,除了在烘豆前的挑選外,烘完後還必須再挑撿過,這樣的過程如不親身經歷過還真無法感受。
辛苦的過程,總算是有了結果,看著一包包打包好的咖啡豆,內心滿是感動與興奮,日已忘了夜已深了,朋友們,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PS..這一盤未能寄出的豆子,還真不知其味道如何...

10/27/2009

酒杯裡的咖啡


這一陣子部落因為咖啡的事情開始忙碌了起來,不光只是採收的問題、加工的事還有未來販售的事,當然還多了一個事要討論,就是喝咖啡這件事。
不同一般的城市人,部落起床的人不會沖一杯咖啡,更不會為了一杯咖啡而跑上便利商店買個提神,早上的第一口飲料可能是家中的那瓶辣水。當然這些都反應一種情況,部落不喝的話我們怎麼來賣這杯咖啡...
於是一堂堂的咖啡課就此展開了...
有老師來上課的時候,老師煮的咖啡是一個標準,而部落族人所煮的又是一個標準,但無論是如何的咖啡,我們都必須要試上一試,而好不好喝,看看表情就知道這杯的效果如何。
一直以來裝辣水的杯子現在改裝了咖啡,一開始混雜著酒味,但開始講究了起來後,辣水的杯子也記得在使用前洗淨一番,現在杯裡的是那杯令人清醒的咖啡...

10/21/2009

豆子的深度


不同烘焙度的咖啡有不同的口味,一開始只認為咖啡就是如此的話,那肯定是失望不少。尤其當一杯咖啡成敗的關鍵存在很多的變數時,這杯咖啡到面前時的感動更是迷人。

要如何的烘焙度,對烘豆子的人來說,他會看生豆的狀況來加以決定;
要如何的烘焙度,對喝咖啡的人來說,他可能撰擇符合他自己口味的;
要如何的烘焙度,對賣咖啡的人來說,會選擇比較好賣的方式來烘;

但這樣的烘焙度不見得符合每一個喝咖啡的人
有的人用美式壼
或是用賽風
還是滴濾式的
甚至是義式的

變數很多...
影響著你喝下去的那杯....

10/19/2009

咖啡杯裡的乘法

1杯100ml的咖啡杯裡是用多少咖啡煮出來的?
答案是10公克
那如果一天喝2杯的咖啡
那就是喝掉20公克的咖啡豆
那一個月就是喝掉600公克的咖啡

600克約略是一磅半的咖啡

咖啡實驗室 尋人啟事


咖啡部落實驗室尋人啟事
這杯咖啡是悠閒的時候手上的那杯氣氛飲料還是在熬夜提神的那杯神奇飲料更可能是早已成為你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習慣 但對部落來說這杯咖啡代表的一個未知的未來一個可能帶給它希望的機會您所選擇的咖啡中將會有無限的可能…

尋找
我們在尋找一批愛好喝咖啡的、或是將咖啡視為必需品,當然也可以是對台灣咖啡有興趣的人,或是勇於嚐試的、挑戰自我味蕾的、習慣的,如果您就是我們所尋找的那個人,歡迎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我們現階段只找100個人,來加入這個計畫,不單只是認購一年份的咖啡而已,也藉由每個月品嚐咖啡的同時,告訴我們所生產咖啡能夠提昇的方式。

與消費者間的實驗計畫
您所喝到的將不會單純的只是一杯咖啡,而是在喝這杯咖啡的同時,將您所喝到的味覺感受給記錄下來,並回饋給我們知道;一來我們可以藉由您的意見,瞭解自身咖啡的風味,另外也可以提供我們對於咖啡豆再改良的可能。

咖啡種在哪?
咖啡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加納納部落,1932年日本人在台灣試種植咖啡的產地之一,曾經有400甲的種植記錄而聞名,其中部落中的一處曾是種苗繁殖場,這些咖啡種苗也是提供咖啡田的來源。這個種植咖啡的部落就在台九線276公里的地方,一個位於舞鶴台地的山坳處,它的地理型態像是一個籃子的形狀,因此阿美族語的Kalala就是籃子的意思。

如何種咖啡?
我們所提供的咖啡豆,皆是以自然農法所栽植的咖啡,不加任何的農藥、除草劑以及化學肥料,每年至少人工砍草數次與細心呵護,因此在栽培的過程中更需要部落農民長時間且較為費力的工作,而且在送到您手中時,我們仍會將咖啡送交專業的殘留農藥檢驗中心,確認消費者所喝的咖啡是安全的。因此,您所喝到的這杯咖啡不單只是一杯飲料,更是一杯部落對消費者更為負責的安全飲料。

支持部落過在地的生活
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除了支持在地的消費外,更是透過這種的方式來進一步認識您所不認識的咖啡產地,包括這杯咖啡生產過程中的農民,與他們所居住、生產的環境都將重啟您對部落的看法。另外也將透過認購咖啡的方式,我們可以讓部落在生產咖啡的同時,讓外地離鄉的年青人們,回鄉幫忙他們的長輩們照顧農田,也進一步的也能就近照顧他們的家人。

認購方式一單位:4800元/年每單位包括,每個月寄半磅的咖啡給您(總共寄12次給您),在您享用咖啡的同時,麻煩您記錄下對咖啡的感覺。
訂購方式: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hl=zh_TW&formkey=dGR2TXJQNnVsNEllSDlBTnlpQ0x2VFE6MA

聯絡信箱:kaapaan@gmail.com
聯絡電話:顏先生 0952725605
訂購滙款:戶名:花蓮縣瑞穗鄉迦納納部落發展協會
帳號:瑞穗郵局(700) 00912950301835

10/15/2009

咖啡收成的日子,但雨來打亂


這一陣子是部落咖啡收成的日子,理應是開心的時刻,但由於咖啡後製的過程是需要陽光的,所以這陣子的雨打亂了咖啡的收成步調,尤其又碰上這些天來花蓮連續的陰雨,將近二週的雨霧天氣,籠罩著加納納。

10/14/2009

睽違已久

發現自己最近在網誌上的書寫越來越少了,不是寫作的題材少了,而是因為每天有不同的突發狀況而影響寫作的狀態,幾乎每幾天就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但礙於時間就是這麼的公平、這麼的多,所以讓網誌的書寫停頓了許久。
每週在部落看到的狀況,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尤其是當大家共同為了一件有意義的事而努力時,不厭其煩的討論、溝通、協調,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感動,尤其當沈寂已久部落開始因為共同工作而繁忙了起來。
因此,不論時間再怎麼不夠,也要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

8/25/2009

必須先認識的地方-Satokoay


 這裡是部落第一個居住的地方,現留存的石柱為舊時的屋柱,較大者為稱為Sera,較小者稱為Nakau,部落習慣稱此地為Satokoay,而非現今所稱之掃叭石柱(Sapat stone)

沿著籃子的邊緣走


 籃子形狀的Kalala,由於籃子底部較為平坦的,大部分部落內的房舍也聚集在這裡,Sakatip、Kawali、Kalutongan分別代表了部落西邊的位置、東邊的位置與有猴子的小聚落,聚落的名字依著所在部落的位置與特性而有所不同,西邊Sakatip代表位於部落西邊,這個地方的人是最多的、東邊Kawali的人次多、猴子坑Kalutongan的人最少。


 沿著Salilis行走,恰巧可看見部落與鄰近山川地勢的關係,這是一條沿著部落東方的山陵線路徑,約莫1.5公里左右的陵線,也是部落所稱為瞭望點Pisininan的位置,這條沿著山系而走的陵線,除了有防守的意義外,走在其上也更能體會Kalala的景觀。

 另外,Salilis也是在地部落一個特別意義的地方,那是屬於一個ciwakasay(巫師)的路線,部落裡十個家族的巫師,會將部落裡象徵不好的物品在此地丟棄,象徵惡運的離去。

8/24/2009

籃子裡的窺看

dadingol to Kalala
籃子裡的窺看

lanumaay no Kalala a finawlan
籃子裡住著迦納納的族人
sakatolo a paneroan no Kalala
這裡是他們部落第三個居住的地方
Kalala helong makilatulo
部落裡有三個主要的聚落
SaKawali、Sakatip、Kalutongan
分別是東邊的、西邊的與猴子坑
hamaane mi dadingol to Kalala
如何窺看加納納呢
kanca lilisen ko lawac no Kalala a romakat
你必須從籃子的邊緣走起
masapinan ko kasasiroma no Kalala
發現不一樣的籃內世界
makatday to nano Pisinilan alalan
會走在曾是防守線上的小徑上
malakaday ko nanodoas a sowal
會經過許多族人流傳已久的傳統故事
malden pilian kacorng sapinan do daliyuk
可以選擇眺望或者是細看眼前的景物
Cikawaysa、Alupay
括有巫師的、獵人的
caykanikaw to pidatenan tona pala
包當然還有族人採食菜餚的地方
salangwan no Kalala
屬於地方文化的歷史故事
caaykalakatng caaykafana
只有走過,才能深深體會

Ma araway ko Kalala(看見迦納納)

Ma araway ko Kalala  位於台九線276轉彎處的迦納納部落,行政區劃屬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舞鶴地區曾經榮獲2007年十大經典農村-村風無限獎的殊榮,農村的建設也在地方地景上有了不同的轉變,尤其是以舞鶴商圈內的店家更為明顯。而迦納納相較於熱鬧的舞鶴核心地區,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小生活區域,但也如此這樣的地景呈現反映出一個部落的完整故事,那個地方是台九線276公里轉彎的地方-迦納納。
 根據部落口述歷史談到迦納納(Kalala)部落乃是該部落遷移的第三個地點,第一個居住地點為現今稱為掃叭石柱(Sapat stone),但與在地的族人所稱Satoko名字有所不同,原來的地點名稱意義乃是屋柱之意,石柱的週圍位置其地名稱為(Satokoay),意指石柱範圍的地點,但現今的石柱命名方式與部落認知尚有極大落差。部落的第二個居住地則為大坪頂(Nalacolan),位於現在部落的東北方向一帶,是一個典型台地的型態,部落移居後現則有通信電塔及某宗教道場在其舊部落土地上面。第三個居住的地點則是現在的居住空間迦納納(Kalala),其名稱意指小竹籃也正反應了其所處的位置型態,一個位處於盆地的聚落型態。
 既然是盆狀地形的部落,就顯示這裡的地形是四面環山的狀態,那週遭的自然資源與地景環境為何?這也是令人非常好奇的地方。屬於阿美族的迦納納部落族人世居於此的狀態,除了擁有豐富的阿美族人文化外,地方的地景地物都有其特別、特殊的認知方式,迦納納在近幾年來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開始集結了對部落有熱心的人們一起參與部落發展歷程中的歷史文化探尋;也在這樣的過程中開始尋回部落的傳統與故事,並建立起族人的對於部落文化的自信,於是原來遺忘的部落文化與記憶開始慢慢找回…

7/27/2009

打零工的日子


阿媽說,她十八歲就開始採茶了...今年將近八十的年紀,十八歲的姑娘採茶到八十歲的日子,日子依舊,但現在茶園裡卻看不見十八歲姑娘。

這個地方是在花蓮的十大經典農村內,不過縱使是經典,也有辛苦的一面,比如說這裡的工作機會就不比城市的機會多,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城市裡邊工作了,留下來的就屬阿媽這類的人,她們總是戲說自己沒有什麼唸書,也沒什麼技術,只會田間的工作,打打零工變成處理自家田間的事務外,一個可以賺錢養家的機會。

我看著茶園的範圍不斷的擴張,理應是工作機會可以增加不少,但是這裡倒常只是看到二班的採茶班,在春、秋之際進行採茶的工作,鮮少有能提供穩定的事,於是四處打零工變成了這裡生活的常態。這裡的人在問彼此的工作時,通常不會問對方在哪裡高就,而是問說今天到哪去打工了,但通常打零工的機會就像採茶的季節一樣,不是常有的。

打零工,過生活...

7/18/2009

Kalutongan-猴子住的地方


每次一跟部落談到Kalutongan這個地名的時候,阿嬤們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然後接下來就開始笑了出來,沒錯!Kalutongan就是猴子住的地方,仿佛現在住在這個的也是屬於猴子的一群。

這個位置位於部落的東南角,是一個比較小的聚落聚集處,站在部落內的天主堂旁就可以看到這個小聚落的樣貌,Kalutongan旁邊接著的是Salilis的路線與Olikichan。這裡住的有很會釀酒的張媽媽,雖然至今尚未喝到媽媽所釀的酒,但是依舊清楚的記得部落的人所說的,每每在張媽媽面前談到她的釀酒,她總是緬腆的笑笑。另外一個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在附近種植咖啡的林阿媽,她是部落裡種植咖啡的先趨,先趨的意思是很多的田間管理與咖啡豆製作過程,走過的叉路(錯的)比別人多一些,另外她的咖啡樹樹高與其他人的相比,真的是比較矮了一截(配合她的身高吧)。

現在的Kalutongan沒有看到猴子,卻多了部落的人居住在這裡,曾經這裡是猴子聚集的地方,現在這裡是Kalala的第九鄰。

Salilis


Kalala阿美語意指籃子,而用這個名字指稱部落時,就是指部落的形狀如此,一個像籃子的部落。

籃子底部是平的,而大部分部落內的聚落聚集的位置也是在這裡,這裡頭主要以三個小聚落為主,Sakatip、Kawali、Kalutongan分別代表了部落西邊的位置、東邊的位置與有猴子的地方,聚落的名字依著所在部落的位置與特性而有所不同,西邊Sakatip代表位於部落內西邊的位置,這個地方的人是最多的、東邊Kawali的人次多、猴子坑kalutongan的人最少。

而Salilis呢?不是聚落居住的位置,而是位在部落東方的一條長條型的陵線區域,約莫1.3公里左右的陵線,也是部落所稱為瞭望點pisninan的位置,這條沿著山系而走的陵線,除了有防守的恴義外,走在其上也更能體會Kalala的山勢地形結構。

另外,Salilis也是在地部落一個特別意義的地方,那是屬於一個巫師的路線,部落裡十個家族的十個巫師,會將部落裡象徵不好的物品在此地丟棄,象徵惡運的離去。而且,每一任的巫師的位置傳下去時,也會將其所使用的法器在這裡丟棄,結束其巫師角色延續。


時值今日,Salilis還是一條充滿著傳奇與故事的地方,每每與部落的族人共同踏勘時,總有一些不同的體驗與瞭解。


7/14/2009

南邊的Bifikinan

Bifikinan是部落守望相助的站哨地點,在以前沒有像現在的社區巡守隊的車子可以巡視部落,巡視部落的重任,就放在部落裡的幾個重要的地點,Bifikinan是位於重要入口地點的哨點,以前也是用瞭望台的方式來呈現,基本上這是進入部落的入口意象。
以前劃定部落的範圍地點並沒有像現在用村里界限的方式來劃,而是端賴重要的一些地形標示來界定每一個生活群體的空間,Kalala一個位於其名的部落-籃子裡的部落,其邊緣較為高的地方就變成部落防守看護的重點之一了。

像南邊入口的Bifikinan這樣的地點,在部落約有三個,另一個位於北邊靠近紅葉溪的地方,那是一個靠近Ciafralan與rumutzi交會的地點,第三個則是位於部落東方的Orikican的位置。

現在許多的村落、部落都會有入口意象的形式出現,不外乎是用一個大的展示品、雕塑物來表示,再配上大刺刺寫上的村落名稱並輔以當時建立入口意象的重要人物落款,入口意象的意義已與原來防守、界定的意義相去甚遠。


南邊的Bifikinan,是Kalala的入口意象,不同於其它村落的入口意象,沒有落款人,只存在著部落族人共同製作的工作默契方式。

Sakatip-部落的西方


Sakatip是部落西邊的聚落,能比較看的清楚這個小聚落的位置是走到附近較高的地點如Salilis步道,就可以一窺Sakatip的全貌。

Sakatip是構成Kalala部落的三個小聚落,這三個聚落最主要是依照位置、特色,分別以部落的西邊(Sakatip)、東邊(Kawali)、和猴子坑(Karudonan),初次到部落如何理解部落的空間分布格局呢?初步以這三個小聚落的分佈做為理解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站在Salilis的步道上往西邊看去,可以看見Sakatip比較完整的全貌,一方面也看的清楚西邊更為遠的山系,現名為舞鶴山的舊名為Cioduca-尖山,旁邊的山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名字,查了google earth的地圖,發現舊名為Sakodanan的山現名為西寶山,不知道這個名字與太魯閣那的西寶有沒有關係,但是這裡的Sakodanan卻是當地居民的山上建材行,一個提供他們建築房子所需的材料提供地點,Sakodanan意指集結從山上砍下來的材料。


看Kalala的地點,從不同方向看,各有巧妙。

7/04/2009

kaapaan fafade

kaapaan fafade指的是失魂地的上面,這個泛指區域的位置為什麼會出現,是因為在形容部落裡一塊種植咖啡的地方-那塊土地剛好就是副頭目的。

每每談論到部落裡種植咖啡的地方,總少不了副頭目那塊土地,但次次要形容那塊土地的位置及名稱時,就都遭遇到難以形容的困難。這困難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於部落每次形容土地的位置時,都有不同的形容指涉出現,而這塊土地的位置剛好位於一個較為難以形容的地區--一個附近缺乏明確的標示位置,及僅有少數人會踏上這塊土地的關係。

副頭目為什麼種植咖啡樹的原因,大概跟大部分部落的人們一樣,在相關的政府宣導下種咖啡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生活下,紛紛在自家原來種植檳榔樹的下方,種起了咖啡樹。

由於大多是第次種植,許多的咖啡田間管理,也是靠自己慢慢的摸索出來,像是需要多少肥料就常常引發部落裡的咖啡農們討論許久。


再回到fafade這個形容詞,可能讓尋找這塊咖啡園的難度增加,位於kaapaan fafade可能指的位置多了許多,不信自己找看看。

6/24/2009

穿衣服的鳳梨


鳳梨要穿衣服,你相信嗎?若不是親眼看見,大概很難以想像鳳梨穿衣的樣子,不過這事在迦納納部落裡,卻有了真實的印證。
人要衣裝,鳳梨也要那麼一件,人穿了是為了得體、漂亮、遮掩,鳳梨呢?穿衣是為了果實裂果,讓果實成熟的過程當中,不會被酷熱的太陽給曬傷了,而這看似薄薄的一件鳳梨衣,恰恰好給了它一個可以防曬的工具。
一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要添購不少的衣服,因著身體的變化而需要不同尺寸的衣服,鳳梨呢?恰好相反,成熟的過程中只需要一件簡單的衣服就可以,這件衣服需要在它最需要的狀況,也就是果實變大、成熟變黃時穿上,在成熟過後鳳梨衣的任務就大功告成。
如果鳳梨不穿衣會如何,一定會裂果嗎,這可說不定,但是農民多為了可以收成較好的狀況下,寧願多花些時間、金錢來幫心愛的農作物幫忙。在我所認識的部落人士中,種植鳳梨穿衣的算是少數,多數的人種植鳳梨是比較自然的方式,不穿衣,當然田間的鳳梨也長得到處都是的狀況,雜草呢?當然也是不除的,除非哪天心血來潮時,在鳳梨雜草間殺出個位置來。
不知道,鳳梨穿衣後的滋味如何?下次借一顆來吃吃...

拔花生


這個季節剛好是採花生的季節,在稻米收割前後正是花生成熟的時間,種在田間的一小畝花生,剛好豐富了餐桌上的食物。

每每到農事操作的時間,總是看到部落的阿媽自己一個人在田間做事,阿媽總是很安靜的、很安靜的在田裡,不太說話,只是依循著自己的步伐在田間裡穿梭,而我呢?像是一個幫不上忙的小孩,站在田邊。

今天的花生採收,多了一些人手來幫忙,小朋友下了課除了在部落的一些活動空間玩耍,就是幫忙家裡的事物。他們在田間幫忙總是趣味十足的,有別於阿媽安靜的工作,小朋友們總是玩耍著與嬉鬧著,不改其天真的童趣。而採花生的工作總是需要將花生整株給從土裡拔起,這一項費力的工作,成了小朋友間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拔花生,不是費力的工作而已,瞬時變成了一項遊戲,這是部落的遊戲場。

6/12/2009

長高


種植咖啡樹時當然希望咖啡樹長的又高又壯,這樣咖啡的採收季時才會有豐收的成果,但是這樣的結果並不會在林大姐種的咖啡樹上看見。

由於大姐的身高不高,種起咖啡樹來當然也希望咖啡樹是容易收成的,也因如此不得不把原來向上生長的咖啡樹們,紛紛請它們降低高度好符合大姐的身高,於是乎在咖啡園中所見的樹高大致上是以大姐手能搆到高度為準。

剛剛被修去高枝的樹頭處,紛紛又冒起了新芽向上伸展開來,再過一些時日這些小枝芽又變成大枝幹時,又會造成主人採收上的困難,屆時勢必再重新修整。

這裡的咖啡樹是部落內早期比較有計畫經營種植的咖啡之一,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在農會的相關輔導課程中,學習到咖啡樹種植的知識,知識再加上地方種植的經驗,化約成迦納納咖啡的故事。

曬玉米


門前的玉米曬了好幾天了,一直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想問阿媽這些玉米的用途,但每次遇見她卻又忘記問這檔事,直至那天阿媽正在處理曬乾的玉米。

我的國語在這裡似乎是外星語,阿媽吃力的聽著我的語言,並皺著眉頭說起這玉米的用途,我問她這是不是要吃的,雖然她回答是,但是我仔細看著地上曬著的玉米,夾雜著石頭與小雜物,似乎不敢相信我所聽到的答案,但是仍然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答案。接下來我又問阿媽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食用這玉米,她說要磨成粉後才會食用;天哪!那不就將石頭及雜物一起磨成粉吃下肚了,我越來越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但是仍然相信阿媽會有特別的方法來處理玉米中的雜物。

後來,阿媽的兒子回來了,我順道問了一問,終於才明白這一切,對!這些玉米是拿來吃的,但是不是現在,而是要將這些玉米曬乾後留種,再次種下後下次收成才食用,天哪!原來發現我的理解與阿媽的說明天南地北。

6/07/2009

katimol上的咖啡園

對於許多住在部落內的人而言,咖啡這種作物的出現早在他們孩提時期就印象了,當時日本政府在這個區域有計畫的栽植,造就了近四百甲的咖啡園面積,因此咖啡對部落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農作物。


katimol(嘎笛慕)意指南邊、南方,也就是就部落的地理位置狀況,katimol是位處部落聚集處的南邊,這一帶的地勢較高於部落,站在katimol的位置上可以鳥瞰部落南邊的情況。數年前這裡種植的是以檳榔為主的作物,但檳榔的價格變差、收穫往往不比維護的收入多,剛好這幾年流行的咖啡產業,讓族人也投入了這咖啡的種植。


通往katimol的路是一條很小的農路,這條農路沒有太多人工的設施物,雖然距離不長,但走起來特別有種幽靜的感覺,小路的入口處開始就是一片樹林所交雜遮蔭的路徑,到達katimol之前的光影變化,讓人有對katimol咖啡的印象深刻。

咖啡試喝結束囉


親愛的朋友們,迦納納部落的試喝版咖啡由於此次的數量有限,加上試喝的人數眾多,這陣子已經沒有喔!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年八月份的時候,咖啡產季即將來臨,也歡迎大家預購喔!

6/01/2009

咖啡杯測


送了5月21日的咖啡豆給了朋友試喝才發現原來朋友是個杯測師,真是有眼不試泰山呀!竟然忘了身旁有這麼好的一個角色可以幫我們試喝這個咖啡的味道,真是太浪費了。還好,勇於分享部落的咖啡,終於喚來幸運之神的看顧,讓咖啡的品嚐有了專業的意見。

那天的豆子分為中烘焙(一爆後)及深烘培(二爆後)二種不同的咖啡,朋友對於二種咖啡的評價我稍作說明;中烘培的微酸,層次豐富,有堅果味,我個人的建議是若喜歡單品咖啡的朋友又不加糖、奶精的可以選擇中烘焙的口味;深烘焙的杯測順口、無酸味、香氣足,若平常習慣加一些奶精、糖的人可以選擇深烘焙的豆子。

5/30/2009

lalacolan鳳梨田


台灣的鳳梨種類眾多,市面上常常看見的甜蜜蜜與金鑽,是當今受到顧客非常喜歡的品種,這二種鳳梨吃起來的味道並不酸,而且甜味十足,非常取巧。

個人對於甜味十足的這二種鳳梨並不是特別喜歡吃,我反倒喜歡吃小時候常被製成鳳成罐頭的土鳳梨,土鳳梨有一種獨特的酸味,特別能勾起我童年暪著大人偷吃鳳梨罐的記憶,家裡的鳳梨罐總是會在大人出門之時,像是縮水般的一片片的消失,最後變成冰箱裡的一個個空罐子。

迦納納部落裡有幾塊還種植著土鳳梨的園子,一塊在部落的中心區,另外二塊在部落的外圍,其中一片具有規模的鳳梨田就在lalacolan上,這一片鳳梨田是屬於一位詹姓族人的,面積大約五分左右。

lalacolan指的是太平頂,是迦納納部落口述歷史中遷移的第二個位置,這個地方地勢像是一個平台狀的樣子,居高臨下可俯瞰秀姑巒溪,是一個防守的好位置。現在lalacolan大多已變成文旦柚園與鳳梨田,而土鳳梨就種在一片柚子園中的五分地上,說是鳳梨田,倒不如說是長在一群雜草堆的鳳梨群吧,如果不是族人特別帶我到這地方來找的話,我應該也會不小心的忽略過這個地方。

因為太過自然、放縱的管理鳳梨田了,所以每當要進入鳳梨田中採摘時,都找不到一條適合的路徑,或是常常走到一條會迷路的路(路走到一半就不見了),有人會說鳳梨田的路有那麼重要嗎?下次我帶你採一次就知道,走在土鳳梨長有尖刺的葉片中,你就會明白了。

緩慢的成熟


咖啡,不若一般的農作物,當季開的花,必須等到下一年才能收成,這段時間內會碰到颱風等外在因素,而讓成熟果實的存在變成更為珍貴。

看著樹上結實纍纍的果實,代表著去年花開的茂密,也象徵著過去一年農人們辛苦的維護其生長,在花蓮秀姑巒溪畔的迦納納,位處於舞鶴台地的中央側,每當颱風來的時候,總免不了要帶一些東西走,其中包括大量當年的農作物。咖啡樹,一次受損的影響範圍就是二年,第一年的直接影響與隔年的收成,當然還包括可能被風吹倒後的根系及枝幹影響。

有的人認為,咖啡種植的維護成本不若其它作物高,但卻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甚巨,當你手上拿著今年剛烘好的豆子時,別忘了感謝去年老天爺手下留情。

咖啡試喝中


朋友呀!要喝新鮮的、在地的、自然無毒的咖啡,就在這裡呀!迦納納的咖啡樹預計今年會開始進入量產,所以目前正結合族人們共同推出迦納納部落咖啡,這一批試喝的豆子是今年初摘採製作的,並且交由專業的咖啡烘焙家烘出專業的口味,如果要嚐鮮,一定快要!不然就沒有了...
第一批試喝的豆子是頭目所種植的咖啡樹,這批樹今年邁入第四個年頭,由於咖啡樹種植三年後才會開花結果,這批豆子則是正常開花結果前的第一批豆子,今年的果實才會進入正常的產量,所以這批豆子實屬稀少。
要試喝的朋友們,趕快寫信來告訴我吧!現在的試喝包每包約為1/4磅,要試喝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寫信來,並滙入150元的費用(運費另計),就把咖啡寄到您手中。

5/29/2009

咖啡花


今年的咖啡開花的狀況可以說是非常的良好,在接連看過數位部落栽植咖啡樹的族人們,每一個栽植的狀況都非常不錯,尤其是今年的花,多到其香氣遠遠就可以聞見。

咖啡樹的果實需要長時間的長成才有辦法採收,今年的果實其實是去年的花,而今年的花刖會變成明年的果實,因此整個咖啡的照顧也必須放長時間來照顧、管理。咖啡樹甚少病害、蟲害,所以大多都不太需要施用藥劑,而必須管理的部分就是咖啡田間的雜草管理與咖啡的枝條修整了,關於雜草的修整,對一般慣習農法的人而言,可能是用除草劑來解決,而在部落大部分的狀況皆是以人工砍草的方式來處理雜草,這些雜草的種類多為大花鬼針草,讓行走過的人沾滿其果實而苦惱不已。

今年的花很香,去年的花變成了果實正成熟中,期待今年是個豐收的日子。

arumu的咖啡園


arumu的咖啡算是咖納納地區比較早種植的地區,原來這片土地上所種植的大部分是檳榔,而種植的檳榔在採收時期總是要委託別人來處理,光這筆費用就屬可觀,當然在檳榔的價格越來越差的時候,以檳榔作為這片土地唯一的收入來源,甚是可惜。另一方面,若是在檳榔間能夠栽植其他的作物時,將生產季錯開來,一方面加大地方的產值,而且又可以增加地方的物種豐富度。
arumu的阿美語意思是指凹地,雖然是在凹地裡,但每年的颱風總是要帶給迎風面這側的農作物,很大的傷害。去年是arumu咖啡第一年的收成,但是拜颱風之賜-大風收,所以有大多數的豆子都被颱風收走了,所剩下來的數量就寥寥可數。
這裡曾經是提供部落重要食物的水田地區,但是幾次的颱風的影響,再加上整個產業結構的改變,種植水田並不能養活一家人,現在除了依稀可看見數量稀少的水田外,大部分的田都也荒廢,而arumu的咖啡園算是因應產業改變後留下的地景特色之一。

5/24/2009

Tarawadaw(達拉瓦勞)的世耕地


這裡曾經是部落耕種的土地,以前迦納納的人會從部落的地方走路到這裡來工作,一直在秀姑巒溪河道改變之前,這裡都還是部落傳統的耕地之一。

河道改變的那幾年,部落的人無法在這裡耕作,一直到1996年堤防興建的同時,田地的土地才慢慢的又浮現了起來,這裡就是部落常說的tarawadaw-意指秀姑巒溪。

最近這幾年來,部落的人一直向政府在申請浮復地的申請,希望能夠要回這片屬於部落族人的土地,不過有時太過守法、遵循法律的迦納納部落族人,卻很容易受到一些傷害。像是浮復地的申請過程而言,總是比不上有其他地方的人偷偷佔耕的速度,這些佔耕的人一直從很遠的地方,一次次的慢慢逼近,最後連族人的土地也一起偷偷耕了起來。

部落知道這事後,也開始常常下到秀姑巒溪的世耕地上看看有沒有機會與佔耕的人談談,希望他能夠尊重部落族人的土地權,不過每一次的到訪,總是撲了個空,而土地上的東西呢?每一次就多了一些變化。

5/22/2009

剩菜不再有


田裡的菜總是來不急吃完,就放在田裡爛去了。


這真是一件令人覺得可惜的事啊!因為家裡的人口大部落都出去外地工作了,所以田裡所種植的菜都沒有辦法吃完,而這些菜最後的結果就是放在田間爛去,變成肥料。

田間裡的菜,五花八門,是省去了許多去市場買菜的錢,不過吃不完的菜又不能拿到菜市場賣,因為這些菜的量,總是比較上市場的菜量多;另外,因為採取放任的農作方式,不施加肥料、農藥的結果,這裡的菜看起來總是坑坑巴巴的。


如果種少一些菜會比較好嗎?不,因為出外工作的人回來的時候,田間的菜若是太少就不夠大家伙吃了。那種多一些到菜市場賣呢?不,因為這樣的蔬菜,在鄉下地方除了競爭力的問題外,另外鄉下地方每家每戶多多少少有種一些菜。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哪一天出門在外的年青人都可以留在部落裡工作的話,這裡的菜可能就有機會可以吃完了,田間的剩菜不再。

廣場上的籃球框

你小時候會到哪裡去玩?是附近的公園嗎?河邊?山上?還是你的秘密基地?來到部落許久,其實看到比較多的小朋友常在部落的天主堂前玩耍,這裡沒有像公園裡有各式各樣的遊具,也沒有河邊可以抓魚的地方,而山上呢?更是鮮少上去。
天主堂前的電線桿鎖著簡易籃球框,沒有標準的運動場,這裡充其量的變成了玩耍的地方,電線桿有些許傾斜,但絕不是因為籃球的關係。
這裡也是部落豐年祭的場地,沒有其它部落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也沒有相關的建築設施,這裡是天主堂前的廣場。

田間熟透的鳳梨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四季物產豐富,尤其北迴歸線經過的地方,更是有不同的物產景象。鳳梨,原來是熱帶地區的植物,經由人類的馴化後,變成今日可提供食用的水果。這個地方曾經種植大量的鳳梨,也曾經差點設立鳯梨工場(但最後終究設置在別處,唉!殘念。),所以現在依舊可以看見鳳梨田,只不過以前以作為罐頭鳳梨的土鳯梨,現在已少見,而田裡通常看見的是現代人比較吃的甜蜜蜜與金鑽二種品種的鳳梨。

對於吃鳳梨而言,我個人比較喜歡吃有點帶酸的土鳯梨,倒也不是不喜歡吃甜度很高的甜蜜蜜與金鑽,而是土鳳梨的味道適合自己這樣鄉巴佬的個性;有點俗氣,又不會太俗氣。但是在市場所看見的土鳯梨,大多是用催花的方式來讓鳯梨開花的,另外就是為了運輸的方便在鳯梨還沒有完全熟的時候就摘下的,這種鳯梨吃過一二次後就覺得味道還好。

曾經吃過一顆在鳳梨株上完熟的鳳梨後,催熟的鳳梨對我而言其魅力就大大減少許多了,所以當發現部落裡竟然還有人栽種土鳯梨,然後還是在植株上熟透的那種,真的讓人走過那鳳梨田時,不免看看田間是否有剛剛完熟的鳳梨。

不過,有時還真得要與附近的鳥兒比快才有辦法,不然香氣四溢的鳳梨可是快速引來愛吃的鳥兒大快朵頤一番。

5/18/2009

用影像說故事


很多話說的太多,也不太清楚,或許就是眼就為實吧。常常帶著相機出門但卻一張也沒拍,但沒帶相機的時候卻遇到很多不錯的鏡頭,煞是扼捥。


每個人記錄生活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用文字,有的人用影像,朋友說看看相簿裡的東西就知道最近的生活品質如何?

4/04/2009

傳承

 我的第一台相機,不是買來的,而是向父親硬拗來的老古董。這一台老相機,曾經伴隨著我們家無數次的全家福照片一起度過,另外也因為它的機械感讓童年時期的我,對它特別好奇。
 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在重要的時刻裡,為大家照上一張全家福,我當時總以為這就是傳統吧!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與家庭聚會次數的減少,這台老相機終於抵不過科技的歷程,而退居幕後。
 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其實我發現照相這件事還是需要一些經濟基礎來堆疊的,當然家中早期的經濟並不支持家人中來玩照相這途的,但,對於圖像的好奇與相片總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感,個人對於照相這事,始終有些興趣。一天,我開口向父親要了這台相機,父親從櫃中拿出已層積灰塵的相機,我似乎看見父親那被勾起的記憶,所有種種與照相、遊樂、團聚的記憶...
 慢慢的擦掉積層已久的的灰塵,我裝上了一捲新的底片,